给心灵架一座桥梁——漫谈组工干部的工作方法
发布日期:2006-06-23
说实话,看到培训通知上的要求,头脑里一片空白,作为组工干部,平时埋头干活多,静心思考少,更不用说对自身工作做一个深刻的反思了。于是,我便和周边的同志们聊起了这些话题,一些有关于工作方法、工作业绩和工作实效的话题。“信息社会需要交流”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交流之下,倒是擦出点火花来了。当我跳开业务,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时,我发现氛围的营造是如此的重要: 一、处理好“新”和“老”的关系——注重团队建设 随着组织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我们的工作队伍也不断扩大,人员上的充实,使组织科来了“老干部”和“新同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巴顿,曾经有句名言:“战争可能是靠武器来打的,但赢得战争胜利则靠的是人。”目标的实现必须靠全体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没有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任何好的决策都无济于事。而在一个团队中要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就要注重方式方法,尤其要有针对性。如:老同志富有经验、且稳重,新同志富有进取心和激情,这两者处理得好可以相辅相成,处理得不好,则会影响工作。对于前者,更多的要发挥积极性,克服不满情绪的产生,而对后者,更多的要增强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大家既能分工,又能协作,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发挥出团队合力。 二、处理好“议”和“行”的关系——注重沟通协调 组织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人的障碍。这要求组工干部既要有实际操作、践行政策的能力,更要不断地将各种工作传达、解释给别人听,和同仁、基层干部达成共识。说服他人,达成共识并非易事,这要建立在对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对事情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上,既能把握主要问题,又能看出怎样改进、实施才是最好的。 在“议”、“行”结合上,沟通是最好的良药。通过科务会、讨论、研究等形式,就一些问题提一些建议,通过提问——探究——思考——论证,从而达到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理清途径、辨别问题的效果。当然在讨论中,可能会发生争论,更可能存在分歧,此间把握节奏和尺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取得的效果远胜于边做边议,或是简单的工作布置。 三、处理好“忙”和“精”的关系——注重工作思考 目前在网上很火的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上的MBA课程,相关的还有一个小偷的MBA课程。前者是描述了大众一位叫臧勤的出租车司机是如何做到快速扑捉信息,选择正确的乘客,获取8000余元月收入的,后者自然是跟风者杜撰,但也不无道理。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专家。 有人说:党务工作是虚的。我感到要把虚事做实,比实事实做更有难度。我们在埋头工作中,常常缺少究根问底的治学态度。从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到对疑难问题的破解,都需要我们不断进取。我有一位好老师,名叫《党务通》,当我碰到问题时,她常常能为我提供专业的党务知识,当然也有找不到答案的时候,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不断精益求精。 作为组织工作的一个新兵,我在周围的领导和同志身上学到很多,也得到了他们大力的支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们主动地加班加点,不计得失;在科室里,大家畅所欲言,心无旁骛;面对难点热点,大家会主动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我相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成员中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有可能有效地推进工作,顺利、稳步地达到组织目标。 (作者: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组织科科长 胡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