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
定海路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1-06-13
 

旧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党的群众工作关注的重点。为有力推进旧区改造任务,社区(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贯彻把党组织建在拆迁基地上的理念,成立了中共定海旧改分指挥部临时党总支。街道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广大机关事业党员全面参与、参加拆迁推进工作的党员干部忘我投入,在拆迁基地一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积极发挥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有效加快了拆迁推进速度,取得了3个月内153街坊246产、366户居民全部签约的佳绩。

一、建立机制,联动协同求实效

为有力推进旧区改造任务,党总支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明确职责定位,加强协调协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实现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格局在推进定海旧区改造中的作用,延伸“四位一体”工作法,探索“联手共建、无缝对接”党建联建新模式。党总支与区建交委、区房地局、城投公司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举行党建联建签约仪式,依托联席会议,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党建联建工作目标。二是创新拆迁基地党建模式。找准党建工作与旧改工作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党建载体,用新方法、新措施,应对旧区改造工作中的新要求、新挑战。充分发挥临时党总支、拆迁基地所在地居民区党总支、拆迁公司党支部及党员作用,深化党建共建,积极开展旧改基地创先争优”、共创群众满意工程等主题活动,用真心实意服务动迁居民,用宣传教育引导动迁居民,用阳光政策保障动迁居民,做到党员模范作用有新体现、党群关系有新进展、基层党建工作有新提升。

二、换位思考,排忧解难谋突破

针对定海社区动迁居民三多的特点,即:失业人员多、高龄老人多、困难群众多,党总支本着一定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精神,要求参与旧改推进的党员干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一是开拓进取,创先争优。在拆迁工作中,党总支积极开展“服务旧改、争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总支号召,坚持在动迁第一线忘我工作、攻坚克难、日夜拼搏,努力掌握了旧区改造的政策,摸索出了“找关键人”、“搭平台”、“回娘家”等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工作方法,为定海旧区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是依法动迁,用情动迁。党总支始终坚持依法动迁、诚信动迁,对动迁基地可能产生的矛盾,事先介入现场协调,及时疏导化解,为有需求的居民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针对辖区内重病、残疾、支疆等困难群体,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劲服务困难群众,制定针对性的帮困措施,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服务。

三、结合实际,深入细致保满意

为了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党总支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得到了被拆迁居民的广泛认可。一是因人施教,打消了思想顾虑。党总支在深入开展摸底调查中,了解到居民群众普遍存在的“六种”心态:一“恋”,依恋故土,不愿弃旧;二“怕”,怕新择他处,生活不便;三“忧”,担忧政策会变,会吃亏;四“靠”,靠补偿为生,彻底摆脱贫困;五“等”,等待观望,等优惠政策;六“攀”,片面讲求平均,遇事互相攀比。针对这一情况,党总支积极采取因人施教的办法,逐户逐人做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其消除顾虑。严格把关人口认定工作,坚决不开任何“政策口子”,接受居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监督,坚持原则,取信于民。二是主动服务,赢得了百姓信任。党员干部在严格按政策办事的同时,坚持视动迁居民如亲人,为动迁居民真诚服务化解难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上居民心坎。始终把对群众的关心、细心、耐心和将心比心融入动迁的全过程,与动迁居民交心、交友、交底,送政策、送情感、送温暖,使动迁居民从不理解到理解、不配合到配合、不支持到支持,最终居民群众对党员干部产生了舍不得、离不开、忘不掉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