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嘀铃铃……热线电话急促地响起。
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定海路街道的三胞胎家庭,今年恰逢三个孩子高考,而老大却因煤气泄露而中毒身亡。沉痛的打击让母亲一蹶不振。第一时间闻讯,区妇联蔡敏主席随即送去了物质关怀,她利用自己的心理专业优势,不断地关注家庭成员的情绪状态,上门耐心地作心理干预,关心另两位孩子,鼓励他们走出不幸经历的阴影。终于,两个孩子都顺利考上了大学。
这是区妇联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诸多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
自我区推出“一线工作法”以来,每个月的月初、月中,区妇联干部都会按时出现在各街道、镇的居委会和社区、弄堂,向居委干部、向社区群众通报近期工作动态、征求基层意见,了解基层工作的重难点、意见建议,当“老娘舅”、做“心理咨询师”……不少居委的书记、主任说:只听说区里有处级干部来一线,而没听说一个具体部门这么认真、这么当回事地坚持每月来一线。这样的工作指导我们受益,我们欢迎!
区妇联贯彻区委“一线工作法”,既不限于处级领导干部,也不限于规定的时间、范围,而是努力利用多种载体,拓宽联系渠道,结合日常工作,最大限度地倾听民意、了解诉求。
变单线联系为多线联系
本着“增了解,贴近基层更深一些;促交流,团结协作更紧一些;求成效,解决问题更实一些”的原则,区妇联变单线联系为多线联系,突破时间地域、拓展活动主体,贴近妇女群众开展联系、服务。一是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用《区妇联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实施意见》规范行动,11名妇联党员干部结对12个街镇社区。几年来,11名干部已先后深入到全区80%以上的居委会。二是全体妇联干部、妇女代表参与信访接待。除常规接待外,坚持每周二一般干部参与接待,周四是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周五是市、区妇女代表接待日。几年来,区妇联的信访接待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与广大妇女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窗口。三是设置现场办公点。每月一次,妇联干部到街镇社区进行“现场办公”,及时了解求助妇女的困难、需求,发挥妇联的专业优势,送服务上门。四是完善舆情信息收集网络。及时掌握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对出台政策的反响及发生家庭纠纷和家暴的情况,及时上门干预,化解矛盾,将恶性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变单通道联系为多渠道联系
从2011年7月份起,杨浦的妇女代表、基层妇女干部、女性社团等就能定期不定期的收到来自于区妇联的“手机报”。杨浦的形势、规划,妇联的重大活动、服务项目、信息,基层妇女群众的期盼、愿望等都能从手机短信上浏览到。
在与广大妇女联众的联系中,区妇联不断丰富“联系方法”。一是开通热线电话,没有时间往返、不方便行走的妇女群众都能从“热线”中寻求帮助。二是设立“留言版”和“主席信箱”,在妇联的工作网站上开通版块,及时快捷地与来访群众、妇女代表交流。三是借助“手机报”,进一步密切与广大妇女群众的相互联系。四是定期召开妇女群众“三最”问题调研会,了解妇女群体需求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主要矛盾,从而找准工作的突破口。
有了多载体的渠道和多举措的方法,区妇联与广大妇女群众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根基和保障,也收到了显著成效,有效回馈了不少基层妇女群众的呼声,解决了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