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应援尽援之先 争便民利民之优

发布日期:2011-06-22
 

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区司法局党委以“创应援尽援之先,争便民利民之优”为目标,在推动法律援助创新发展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期待诉求,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体做法为:

第一,围绕“三个着力打造”,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上创先争优。一是着力打造普法宣传的主阵地。发挥法律援助与人民群众走得近、与基层社区靠得拢、与保障民生连得紧等独特优势,以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进学校,开展法律咨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有利时机,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全面认知权利保障和责任义务的辩证关系,合理提出诉求,合法维护权益。二是着力打造援助中心调解优先的新平台。成立人民调解庭,综合运用非诉讼调解、诉前调解、仲裁代理、诉讼代理等多种方式,实行调解前置、援调结合、随时和解。三是着力打造社会矛盾的防火墙。建立法律援助应急处置机制,主动介入重大事件、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认真承办动迁、劳资纠纷等案件,及时化解矛盾、平息事态。

第二,围绕“三个着力构建”,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新机制上创先争优。一是着力构建“派驻”机制。向街道(镇)法律援助分站和7个法律援助分中心派驻法律援助骨干律师,向法院、检察院和看守所派驻值班律师,向劳动仲裁院、信访大厅等场所派驻法律援助窗口,促进法律援助全覆盖。二是着力构建“对接”机制。主动与法院、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工会、老龄委等相关部门签订协议,建立承认、论证、指派服务“三相互”的工作机制,减免重叠重复的经济审查手续,有效整合各项援助、救济、救助资源,让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实惠。三是着力构建“联动”机制。针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量下降,分别与其他司法部门及普陀法院联合会签《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意见》,建立联络员、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整体推进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理阶段法律援助大联动工作架构等。今年一季度已受理批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19件,同比增长86%

第三,围绕“三个着力见成效”,在使群众满意、让群众高兴上创先争优。一是在提高窗口服务标准上见成效。把“服务群众促和谐”创先争优核心理念转化成工作举措,改善接待受理大厅服务保障条件,免费提供纸、笔、饮水,便民用品上架、示范文本上台、援助内容上网、援助事项上墙,开辟私密谈心室、心理疏导室,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提供无障碍条件,细化完善窗口咨询接待、首问责任、公开承诺、律师值班职责等基本工作制度。党员带头公示岗位承诺,司法局领导、援助中心领导定期点评党员践行承诺情况,扎实开展党员创先锋岗、中心创先锋队活动。二是在创设个性服务项目上见成效。实行午休时间接待服务制度,探索开办“靖援”法律援助微博,在全区100个社区老年人活动室新设法律援助咨询点,为盲人、聋哑人提供手语等特殊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对个别不符合现行援助标准范围,又容易引起公众关注的对象,经过个案审查程序,采取援助律师志愿服务的方式实施法律帮助,以增强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三是在拓展受援服务范围上见成效。畅通军人军属、农民工、见义勇为者、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重点做好家庭暴力、居住权、婚姻、抚养、赡养、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工伤、医疗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动迁等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法律援助,努力做到能援多援,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