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领导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具体整改事项

发布日期:2014-09-19
 

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领导班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具体整改事项

 

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学习,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实效。处级领导干部每人每年制定学习计划,认真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点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

2、强化调查研究和问题导向,推动学习成果的转化。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研促学。明确处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牵头开展1项调研,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强化课题成果应用,听民意、摸实情、理思路、提对策。搭建基层反映情况、参与决策平台,及时掌握第一手情况。

3、科学制定干部学习培训计划。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制定机关干部,事业、企业、聘用人员,居委会干部的学习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分类实施。注重群众观点的树立和业务知识的提升,提高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的比例。进一步研究对干部学习效果的评价,把述学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进一步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提高“一岗双责”意识,从严管理干部。

4、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力争实现领导干部熟悉、组工干部精通、一般干部群众知晓;不断完善选拔机制,力求把那些勇于实践“四敢精神”,体现“五种能力”,符合“好干部标准”的干部发现和使用起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报告两评议”。

5、严格管理干部。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醒、敢于批评,完善诫勉教育谈话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反对好人主义,同心协力高效破解瓶颈、化解矛盾。

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工作一抓到底的韧劲和毅力,不断完善制度执行的反馈监督机制。

6、严格落实集体决策、分工负责制度。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完善决策程序、规范决策制度。

7、进一步做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对责任制落实情况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机制。

8、从严控制会议数量和参加人员规模。进一步明确召集居民区书记、主任会议的要求和申报、审核、备案等程序;进一步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做到没有实际内容的会一律不开,可合并开的不单独开,已发文部署的,或可采取其他方式沟通协调解决的,不再开会。会务工作严格落实厉行节约的要求。

9、进一步精简文件数量和内部刊物。不发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件,不重复发已有明确规定的文件;能够一次发文解决问题的,不重复发文;不以文件落实文件,严格控制文件总量。取消《今日江浦》,进一步推进机关内网建设,推行无纸化传输和业务办理电子化系统建设,运用好党务、政务公开网,加大文件、材料的网络传输和网上办理。

10、进一步改进新闻、信息宣传报道,围绕街道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结合街道实际,注重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发挥好街道门户网站等平台信息发布作用,畅通为民服务渠道,使新闻信息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民生服务。

11、继续巩固和深化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公车管理,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健全公车派遣、审批、使用登记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具体管理人员。严禁领导干部公车私用、私驾公车,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头执行有关公车使用管理的各项规定,推动街道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2、开展办公用房超标使用治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机关和领导干部超面积占有、使用办公用房以及多处占用办公用房问题的清理工作,坚决杜绝豪华装修办公用房、配置高档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等情况的发生。

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问题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对解决顽症问题,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敢于动真格、硬碰硬。

1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一线工作法”,不断完善《机关干部定点联系居委会工作制度》、党员到社区报到、“双千”、“双结对”、新录用公务员到一线挂职锻炼等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察民情、转作风,坚决纠正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口大气粗,给群众办事推诿扯皮等不正之风问题。坚决纠正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涣散,迟到早退,随意离岗,群众办事找不到人等问题。

13、继续加大政风行风建设。强化“首问责任制”、“同岗替代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的执行力度,积极推进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廉洁服务。落实“窗口设置服务满意度评分系统、大厅放置意见箱和意见簿、投诉举报热线公开上墙”的要求,让群众充分参与监督评议。

14、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辅导。建立回访制度,邀请群众对窗口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了解实际情况,督促整改落实。对工作人员推诿扯皮、粗暴冷漠、效率低下等现象进行重点剖析,并通过提醒约谈督促整改落实。

15、加强民生保障和养老服务。关注社区困难群体,推进分类救助,健全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和做好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工作。鼓励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扩大服务内容,切实做好用餐配送、家政服务、救护医疗等服务项目。

16、整治群租、黑车运营、违法建筑、马路乱设摊等群众特别关注的城市管理“四大顽疾”。结合“双创”和第三轮“双百”为民行动,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执法依据,依托网格分中心强化问题发现机制,依托“大联动”平台强化问题处置机制,大力整治群租、黑车运营、违法建筑、马路乱设摊等“四大顽疾”,加强市容环境的长效管理。

17、完善老旧小区配套服务设施。加大老旧住宅小区内部技防设施建设,改造防盗、防火等安全设施,整治小区内乱搭建、乱堆物、乱晾晒、乱停车现象。修缮小区内破损路面,增设宣传栏、晾衣架等便民服务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小区内增设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创造卫生整洁、管理有序的居住环境。

18、聚焦重点薄弱区域综合整治,大力提升蒋家浜小区综合治理水平,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开展好齐昆地区、辽源西路、新华医院周边等区域市容环境的整治,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整治一块、巩固一块,切实落实长效管理,努力破解困扰城区管理的难题顽症。

五、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克服短期思想,重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9、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全力确保社区安全稳定。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以争创国际安全社区为抓手,提高“人防、技防”水平,推进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家安全、社会治安等安全促进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治理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20、紧紧围绕调结构、稳增长的方针,聚焦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进一步招大引强,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确保街道经济平稳有序较快增长;加强与辖区内企业的沟通交流,增加彼此了解,增进感情融入,将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更好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综合配套服务。

六、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提高主动服务基层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更多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给予基层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和支持。

21、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员岗位行动、“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和家园行动,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通过制度完善、队伍优化、载体创新等途径,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引导窗口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窗口服务作风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2、清理居委会台账,减轻居委会负担工作。坚决执行好《关于进一步规范居委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准入操作规则(试行)》,逐步开展居委会台账清理、合并工作,破除各自为政,严禁随意增加台账,努力实现增强居委会工作效能目标。

七、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坚持把重点放在提升创新内涵上,增强突破发展瓶颈的勇气和魄力。

23、加快社区生活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加快兰州路家计中心、宝地东花园2个睦邻中心和陈家头1个睦邻点的建设,打造以社区生活服务一条街为枢纽平台,“站点线网”相结合,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实体终端与虚拟网络互为补充的社区生活便民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服务全覆盖。总结“白领餐厅”运营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尝试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更多优质资质社会组织承接和参与到社区公共服务中来。加快推进体育生活化,全力打造社区“三十分钟体育生活圈”。

24、不断提升“创业服务超市”能级。加快“就业货柜”建设即“‘B2B’就业服务”网络终端平台建设,通过线上信息资源共享、线下实体平台对接的方式,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牵线知名企业和青年求职者需求对接。不断探索园区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优质配备,助推青年创业者成功创业。全力争创上海市创业示范园。

25、推动党组织引领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民主协商制度、拓展工作项目、加强骨干队伍培育、有效整合资源为重点,在保障民主权利、凝聚群众力量、增添基层活力、建设“活力江浦、魅力社区”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26、加强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深化“班长工程”,依托“好班长联谊会”等载体,进一步抓好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队伍建设。拓宽途径,完善选拔、培养、考察、使用机制,加强居委会后备干部的选拔、储备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能力水平,为2015年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换届打好基础。

八、进一步增强勤俭办事、艰苦奋斗的意识。严格约束铺张浪费讲排场现象,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监督。

27、严格预算管理,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从程序源头入手,严格审核有关活动的规模、人数、预算,做到必需、适度、总量控制,切实实现支出减少、经费节约的目的。在严格执行财务、审计纪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类活动严格把关,严格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出现。同时,进一步完善街道财务管理等制度,实现经费支出的规范化管理。

28、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进一步完善财务审批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报账审批手续。增加财务工作透明度,做到重大经济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由集体研究决定。规范经费开支秩序和范围,凡是违反公务接待纪律,搞公款送礼、高档消费、铺张浪费等行为以及其它不符合中央八项规定的公务支出,一律不予报销。贯彻落实市、区2014年接待工作会议精神,减少不必要的公务开支,简化不必要的公务“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