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用心开启每扇窗 真情服务残疾人

发布日期:2014-06-12
 

02用心开启每扇窗  真情服务残疾人

区残联机关党支部

 

案例背景

今年,23项残疾人事务试点下沉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一口受理”,区残联部分业务窗口承担起审批流程,对窗口服务时限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区残联窗口服务分散在各科室,没有统一的办事流程,有些审批时限不明,导致一些残疾人办事不便。当下,正在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残疾人质量,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区残联重新整合窗口资源,窗口服务人员统一“亮身份、亮流程、亮承诺”,实现窗口服务责任制,办事流程规范化,促进服务承诺见实效。

主要做法

(一)整合窗口资源,改善服务环境

今年,区残联整合内部资源,设立了残障人士事务受理中心,将分散于残疾人劳动服务所、康复科和群工科的各项残疾人事务逐一梳理,全部纳入窗口服务;服务人员统一着装,亮身份、亮流程、亮承诺,提供“菜单式”服务指引,明确办结时限,履行首问责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改善了为残疾人服务的环境;还要求每一位窗口服务人员在熟练掌握自己业务的同时,也熟悉其他业务,避免因相关工作人员外出办事,导致残疾人上门办不了事的情况。

另外,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方便残疾人就近就地办事,我区试点23项残联事务下沉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一口受理”,我们逐一深入街镇就无障碍设施改造、后台人员配备、服务流程优化等事项进行了现场查看和指导,落实了举措;还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政策口径和业务流程,编写了培训教材,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了轮流集中业务培训,为服务基层提供了软硬件保障。

(二)开展学习评比,强化服务意识

为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激发窗口服务活力,强化窗口服务意识,我们一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当下的形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市委、区委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党组书记给大家上党课,组织观看纪录片《焦裕禄》,从中领悟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精髓。同时,鼓励党员干部走进残疾人家庭,亲自去感受一下残疾人家庭的困苦,培养对残疾人工作的感情,比如,区残联作为殷行街道 “党建小联盟”成员单位,在春节前夕,全体党员分成7组,与街道7个居委会结对帮扶,每个小组均慰问了结对居委会3户困难家庭,把联盟单位的关爱带给困难家庭。二是深入开展“服务之星”评比活动,支部制订“服务之星”评比标准和办法,每季组织全体干部进行民主推荐,开展评比活动,推选出的服务之星发表感言并在学习园地进行展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

在改进窗口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在服务方面,坚持跨前一步,急残疾人之所急,比如有些听障残疾人前来办事,只能用纸笔交流,基于为残疾人提供更舒心的服务理念,去年以来,我们共组织开办了五期手语培训班,要求窗口人员学会基本的手语交流,并推广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其他窗口单位,以方便残疾人办事,手语交流拉近了窗口服务人员与残疾人的距离。在实现服务承诺方面,对于审批事项严格按规定时限完成,对于推荐残疾人就业等无时限的服务,坚持反复推荐、后续跟进相结合的模式,今年,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推荐工作,同时,促进培训见实效,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建立了唯一视觉婚纱摄影公司残疾人实训基地,近期,联手开展了图像处理应用软件培训,推荐28名失业无业残疾人参加培训,通过考核的残疾人即可录用。通过“亮承诺”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窗口服务人员的责任感,使服务残疾人得以见实效。

成效启示

残障人士事务受理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把服务好残疾人作为根本取向,进一步实现了为残疾人服务规范化、长效化、综合化。在这一个过程中,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我们也有所启示:

一是在思想教育上,实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覆盖”。通过窗口服务要求的提升,使教育实践活动不停留在领导干部层面上,而是将其核心理念传递到从事窗口服务的基层党员身上,使之自觉在感情上贴近残疾人、思想上尊重残疾人、行动上深入残疾人。

二是在平台建设上,实现基层党员服务残疾人“零距离”。残障人士事务受理中心作为服务残疾人的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菜单式服务,拉近了与残疾人的距离,是与残疾人沟通交流,是了解和满足残疾人需求的最有效平台。

三是在先进引领上,激发基层党员提升服务水准“创新力”。亮服务承诺激发了窗口服务人员的工作动力,为实现对残疾人的承诺,基层窗口服务人员勤思考、勤探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提升服务残疾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