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秉承“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为区域性大党建搭建了一个“共建共驻”的展示平台。近年来,杨浦区中心医院党委针对医疗资源过于集中,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积极思考,不断探索,以区域化大党建为契机,以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形成了社区党建联建设纵横网络.2008年又首推“1+2+
3
”
模式,分别与定海、延吉、控江、殷行、新江湾城、江浦、五角场镇7个街道签订了党建联建合作协议。此举将医院的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转变服务观念、内容和形式,变病人“走进医院”为医生“走出医院”,变医生“等病人”为医生“迎病人”,把真情关爱、贴心的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弄堂口的“医学院”、家门口的“医院”,贴心窝的“自家人医生”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一、贴近社区打造服务模式
按照 “服务群众、服务社区、凝聚群众、凝聚社区” 的工作要求,医院党委创建了“1+2+
3
”
的服务模式,即:在社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设立:“一个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两个常见病防治工作室和开展“三下社区”服务项目”。“三下社区”的公益医疗服务活动:一是“硕博士下社区”,以党员为主体的专家、硕博士下社区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二是“公益学堂下社区”专家为社区居民举行常见病知识讲座,三是“流动医院下社区”医院流动车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流动医院是设备完善、结构合理的医疗保健流动车,以流动医院的形式为周边乃至全市广大居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低廉、快捷的医疗保健服务,让广大居民能享受家门口的医院。
二、贴近居民建立服务机制
在“1+2+
3
”
的服务模式里,医院党委精心抓好“四有”建设。一是有队伍。医院240余名党员组成党员志愿者的服务队,同时建立由主任医师带队的工作室团队组成另一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队,增强了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有阵地。社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一个服务的平台,志愿者队伍和工作室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阵地开展活动。三是有内容。医院制定服务计划,定期组织的党员志愿服务定期到社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大型的医疗咨询服务,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服务;医疗流动车有基本医疗设施,提供B超、心电图、拍片等服务,开展防病的宣传,开设医疗讲座。常见病防治工作室则通过开设讲座、个别咨询、上门定期跟踪等形式开展服务。四是有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共同商定计划,共同落实服务、共同总结提高,共同表彰先进。
三、贴近需求开展健康知识宣教
常见病防治工作室的的工作重点是针对人群中发病率高,健康咨询需求大的病种而设定。医院党委派出主
任
医师领衔专科工作室,定期开设讲座、咨询等形式开展服务。设在殷行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的鲁蒨高血压防治工作室,由杨浦区中心医院中原分院主任鲁蒨带领,通过“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预防”、“血脂异常的危害和防治”、“高血压的防治”一系列的健康讲座,为近500人次居民提供了在高血压方面的健康知识,通过幻灯片、图片展示、提问互动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为社区居民讲解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主要危害及治疗方法,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宋晓敏糖尿病防治工作室分别在殷行街道、定海街道、延吉街道都有设立,由我院内分泌科主任、主
任
医师宋晓敏主任带领,通过举行了“糖尿病与饮食”、“ 糖尿病基本知识”“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相关系”等系列讲座,为1200余人次提供了在糖尿病方面的咨询,增进了广大居民对糖尿病的防治和医疗保健知识的了解,进一步促进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叶古祥主任三年来作公益讲座5场,为社区居民讲授“如何健康饮食”,“如何健康生活”等日常保健知识宣讲,授课人群800余人次,深入浅出的讲解得到居民的好评。